發布時間:2019-07-01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框架效應是指框架的改變導致個體對同一問題的備擇方案產生偏好轉變的現象。而框架效應作為一種非理性偏差的一種決策,研究者們越來越注意其年齡差異帶來的影響。老年人的框架效應主要受到以下方面的影響:認知能力,個體特征及認知神經生理特征等。未
摘要:框架效應是指框架的改變導致個體對同一問題的備擇方案產生偏好轉變的現象。而框架效應作為一種非理性偏差的一種決策,研究者們越來越注意其年齡差異帶來的影響。老年人的框架效應主要受到以下方面的影響:認知能力,個體特征及認知神經生理特征等。未來研究除了對老年人框架效應的不同領域特點的表現及影響因素,還應從被試的實驗類型、解釋研究機制等方面做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老年人,框架效應,行為決策,個體特征
1引言
框架效應指一個問題兩種邏輯意義上相識的說法卻導致不同的決策判斷。框架效應作為一種常見的非理性決策,將會導致個體對同一問題的備擇方案產生偏好現象。框架效應有這兩大分類。根據預期理論解釋的框架效應,個體表現出框架效應是因為在面對獲益/損失的相對知覺的基礎上進行決策——個體面對獲益時更傾向于風險規避,但在面對損失時會更傾向于風險尋求(Kahneman&Tversky,1979)。
根據Levin,Schneider和Gaeth(1998)對框架效應的研究分析得出,框架效應有三個獨立的分類類型:風險框架效應、特征框架效應和目標框架效應。風險框架效應是指對于本質相同的信息,個體在選擇時面對獲益時更傾向于風險規避,反之面對損失時更傾向于風險尋求。特征框架效應是指個體會常用積極框架或消極框架去描述事物,而且會較為常用積極框架。這對于個體來說會影響其對事物的喜好程度,從而導致個體的決策。
目標框架效應是指個體對于信息是強調做某事的獲益程度,或是強調不做某事的損失程度,會影響信息的說服力。另有研究表明框架效應還可以有另一種分類:雙向框架效應和單向框架效應。我們廣為知曉的風險框架等都屬于雙向框架效應。而單向框架效應是指個體在決策時的風險偏好并沒有因為框架的變化而發生反轉,而是向更為極端的一方改變。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容易受到其主觀思維的影響,使得決策結果出現偏差,對于老年人也同樣有著這樣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把60歲以上的個體都稱為老年人,將老年人區分為三個不同年齡段。
現如今,我國各方面都在飛速發展中,各方面技術都在不斷更新提高。但是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也在影響著社會。因此老年人的決策對于社會的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但在個體的決策中,決策質量也有著高低不同,這些都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因此老年人所做的決策就需要理性且慎重。
根據期望效用理論的其中一個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表現出決策的客觀性應該越強,那么老年人所做的決策則是理性且慎重的,但研究表明,并不如期待的結果。因此,為了更進一步地研究老年人的決策傾向,我們對老年人的框架效應進行淺顯的研究,以表明老年人的真實決策行為。這不僅僅有助于了解老年人的決策特點,還對老年人提升其決策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2老年人框架效應的影響因素
老年人的框架效應不只受到一方面的影響,而是多方面的影響,內外因共同作用導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因素都將會影響老年人的行為決策。通過認知能力、人格特征、環境構建等方面對老年人框架效應產生影響。
2.1認知能力研究表明個體的認知能力對框架效應有著重要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著不同的比重。對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其社會經驗較多,基于經驗和情感的啟發式加工則會增強。因此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老年人會表現出更強的框架效應。老年人的框架效應有很多,其中對于醫療方面有著最強的框架效應,容易引發啟發式加工系統。這可能因為老年人對于醫療領域比年輕人更為熟悉。
當健康狀況良好時,老年人的框架效應與年輕人并無太大差別,但當健康狀況下降時,面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時,老年人會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例如,在面對病癥時,老年人會更傾向于選擇較高風險,但成效更大的治療方案。年輕人則會選擇相對較為保守的方案。在這基礎上有著許多研究,一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框架效應時,并未發現老年人與年輕人有何顯著差異。
但在Kim,Goldstein,Hasher和Zacks(2005)對肺癌治療的情景任務中表明,老年人比年輕人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在認知經驗自我理論中,會發現高經驗的認知個體會表現出更強的框架效應。而老年人作為高經驗者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同時在認知需要中發現,低認知需要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認知需要是指個體對于事物的參與和享受思考的傾向。對于老年人來說,對于社會參與傾向較弱,因此有著較低的認知需要。以上都表明老年人在認知方面比年輕人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
2.2個體特征
個體特征也是影響老年人框架效應的重要因素。框架效應也存在著性別差異。因為場依存,場獨立認知風格和風險傾向的不同,男性與女性之間也有著不同框架效應表現。研究者表明,對于金錢問題時,男性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對于生命問題時,女性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
這可能是因為男性對于金錢和利益更為看重,而女性更樂意于幫助別人、看重生命。由于男性與女性不同的價值取向導致他們對于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程度的框架效應表現。而人格變量對于框架效應也有著影響。老年人在經濟決策方面也是一個重大領域,有學者在研究經濟決策領域時,發現老年人與年輕人有所不同。在獲益情況下,為了保持獲益持續,老年人則會更為保守。而在損失情況下,老年人會表現出更弱的損失反應性。
有部分研究表明在大五人格中,高盡責性、高神經質、低宜人性、低開放性的個體會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其中高神經質的個體有著更為明顯的框架效應。這可能是因為高神經質的個體情緒穩定性較低,在面對損失情景時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從而傾向于風險尋求。情緒不穩定在面對問題時參與的深入認知加工較少,從而表現出更強的風險框架效應。
因此,情緒的穩定性對于個體的框架效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對于老年人來說,情緒更趨向于積極效應,正框架對于老年人的影響應該更大。同時老年人對比青年人來說更具有高盡責性和低開放性等特點,面對問題時,老年人的會表現出更強的責任感。在面對社會時,老年人又會有著較低的開放性,由此這些特點都表明老年人的框架效應在面對這些特定問題時比起年輕人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
2.3認知神經心理特征
由于年老化的影響對個體基礎認知和行為決策都有著一定的影響。由于認知功能的下降,老年人更偏向于用信息加工搜索較少的簡單決策或是啟發式加工策略。因為框架效應與個體的思維方式有關,因此啟發式加工策略比分析式更加具有框架效應。也有研究表明,個體框架效應對決策的影響主要受到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的雙重影響。
由于老年人認知、注意力、學習能力的衰退,其流體智力會逐漸下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晶體智力在另一方面彌補其決策缺失,形成正確的決策。因此,從此觀點來說老年人其決策并沒有因為流體智力的下降而對其決策有所影響。也是因為其流體智力的下降和晶體智力的增長,會讓其更偏向啟發式加工策略。
此外,決策還受到個體腦神經機制的影響。其中杏仁核對個體情緒情感加工有著重要影響。隨著機體的老化,杏仁核對個體情緒加工過程有所變化,對消極信息的反應有所下降,但對積極信息并沒有變化。這對老年人的框架效應在生理和腦神經機制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依據。所以老年人正、負框架會表現出不同決策,其中對積極正框架有著更強的框架效應。
3老年人的行為決策
老年人由于個體自身的特殊性,行為決策偏好有著其特點。根據決策任務的不同,老年人的行為表現也會不同,可以從消費決策和醫療決策兩大領域分析其自身特點。消費決策是指消費者在考慮消費產品價格、質量、性能等信息的基礎上,做出購買傾向和選擇的過程。消費決策主要受到情境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影響。老年人與年輕人無論是消費觀念還是消費水平都有一定的區別。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消費信息搜索低于年輕人。
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認知資源則會降低,所受到的決策信息加工則會受到阻礙,使得其框架效應與年輕人不同。但老年人較年輕人有著更為積極情緒特點也影響著其決策質量。因此,老年人的消費決策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綜合來說并沒有特別明顯差異。但在積極消費情況下,老年人的框架效應較年輕人會更明顯。醫療決策是一項與人息息相關的項目,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來說,相較于年輕人會更密切地與醫療決策接觸。醫療決策現在越來越復雜,對于老年人來說也是一種新的挑戰。
老年人對生命,死亡等詞匯較為敏感,對于此類詞匯,老年人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框架效應。可能對于老年人更為熟悉的領域,更為敏感的詞匯,老年人的框架效益較為不明顯。但面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時,老年人則會有著較強的框架效應。在選擇治療方案時,老年人會有著更強的高冒險高成效的傾向。
因此在經濟決策方面時,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框架表現有所不同。在面對醫療決策時,老年人的框架效應有著更強的傾向。除此之外,老年人由于其經驗更加豐富,在面對日常決策時,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上升。有研究表明,在探究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元認知能力時,老年人對自我能力和知識儲備的認知更加準確,而年輕人則有夸大能力的傾向。元認知能力是解決日常問題的重要能力,老年人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和經歷采用更好的解決辦法。
4小結
由上述分析可知,老年人的框架效應受多方面的影響:認知能力、個體特征、認知神經心理特征等。還有老年人的消費決策和醫療決策對老年人行為決策有著重要影響,且與年輕人有著明顯的不同。此研究對框架效應的理論發展和推廣應用有著一定的作用和影響。但此研究只是從表面對其進行了分析,未來研究應該更為深入地探討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燕,徐富明,史燕偉,劉程浩.醫療決策中的框架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12):1915-1919.
[2]王惠芳,蔣京川.老年人的框架效應[J].心理科學進展,2016,24(4):612-621.
[3]喻婧,饒儷琳.年老化對風險決策和模糊決策的影響:來自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的證據[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4):668-676.
[4]于會會,徐富明,黃寶珍,文桂嬋,王嵐.框架效應中的個體差異[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6):894-901.
[5]張立春,王筱璐.跨期決策中的框架效應[J].決策與信息,2016,16(8):54-61.
心理咨詢師投稿刊物:《心理科學進展》(月刊)創刊于1983年,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心理學學術刊物。辦刊宗旨:反映心理學各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主要刊登:能夠反映國內外心理學各領域研究的新進展、新動向、新成果的文獻綜述、評論和理論性論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