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2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動,中國經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新貿易形勢與中國內部產業升級的共同影響下,中國能源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調整壓力。從行業角度闡述新貿易形勢下中國能源經濟發展前景,并通過情景分析
摘要:隨著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動,中國經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新貿易形勢與中國內部產業升級的共同影響下,中國能源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調整壓力。從行業角度闡述新貿易形勢下中國能源經濟發展前景,并通過情景分析對各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產值與能源消費進行預測,探討新貿易形勢下中國能源經濟發展趨勢和路徑。根據預測結果,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將持續優化,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并不十分顯著,但是仍對某些能源與能源相關行業的產值與能源消費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中國應從重點行業著手,多手段應對新貿易形勢下能源經濟波動。
關鍵詞:新貿易形勢;中美貿易摩擦;能源經濟;情景分析
一、2018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與新國際貿易形勢
(一)中國宏觀經濟與新貿易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產力得到飛速發展。2017年中國名義GDP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經濟增速來看,1978—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實際增速高達9.3%;從經濟結構看,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化,第三產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在能源經濟方面,相比于1978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僅為5.7億噸標準煤,能源生產總量僅為6.3億噸標準煤;而2017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與能源生產總量雙雙躍居世界首位。1978年,中國發電結構中,火電和水電分別占比69.7%和30.3%①;2017年,中國能源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能源發電投資占比顯著提高。在能源貿易上,中國仍然以進口石油、天然氣,出口煤炭為主,是能源凈進口國。油氣進口中國主要依賴中東、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但近年來不斷向多元化發展,如2018年2月與美國簽訂了首份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的長期合約。能源合作也在多領域、多地區開展,如2016年中國與英國簽訂了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合作協議,是中國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的里程碑。
2018年以來,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動對中國宏觀經濟特別是能源經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例如,中美貿易爭端的升級會對中國能源消費結構造成影響,特別是在原油和LNG方面;而英國脫歐會加劇中國的能源投資風險并影響中國原油的供應鏈。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動對中國能源經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二)中美經貿摩擦
2018年3月以來,美國以“貿易逆差”為由針對中國推出三輪提高關稅政策,掀起了新一輪中美貿易摩擦。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美對華貿易逆差過大[1];同時,美國也指責中國存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力、非關稅壁壘過多、國有企業比例過重等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美國試圖阻礙中國高新技術發展。貿易爭端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其一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領域;其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涉及到的主要行業包括農產品、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能源產品等[2]。在關稅增加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出口的下降是必然結果。
此外,美國對中國海外并購、海外投資、人才引進方面的審查和阻撓也會影響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創新人才的引進。貿易爭端顯示了美國試圖在經濟上遏制中國,在技術上打壓中國的戰略意圖[3],而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也會對中國能源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原油是中國在貿易摩擦中的底牌之一,通過對美國進口原油加征關稅,可以對美國原油市場構成利空抑制,影響美國原油供需,但短期內也可能帶來國內原油供應短缺的問題。
此外,中國為推動能源利用清潔化,近年來LNG消費量持續快速增長,美國作為中國LNG的主要進口國,一旦加征關稅會對中國LNG的穩定供應帶來一些不可避免的影響[4]。由此可見,中國能源進口格局易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在美國原油和LNG進口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會擴大對俄羅斯、澳大利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的油氣產品進口,使美國錯過中國LNG需求增長良機。
(三)英國脫歐與中英貿易
2019年3月29日,英國將正式告別歐盟。而英國脫歐勢必會對中英貿易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英鎊和歐元的貶值給中國帶來的出口壓力以及提高了中國企業的跨國投資風險。但是英國脫歐也對中國外貿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中國對歐投資以往集中在英國,英國脫歐后,其對中國的投資吸引力勢必下降,可以促使中國對外投資多元化;英國在失去歐盟單一市場的便利條件后,可能傾向于重新考慮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談判,或使中英達成更加緊密的貿易協定和自貿協議。
此外,英國在確定脫離歐盟后,積極加入亞投行并設立了專門的理事會,英國可依靠其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先進的金融服務體系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內互利共贏,推動“一帶一路”發展。在能源經濟領域,短期內英國一貫開放的經濟政策由于脫歐會一度轉向保守,例如,一是在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等中英能源合作中變得更加審慎[5];二是英國脫歐產生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會導致英國北海油田產量下降,對油氣供應端產生不利影響[6],導致世界油價上升,不利于中國石油進口;三是英國脫歐導致歐洲與英國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加大了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的風險。
(四)中國的產業升級
近年來,中國的產業結構趨于合理,但仍存在短板[7]。根據榮鼎咨詢與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研究[8],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高端制造業在全部工業增加值中占比約32.6%,已經接近美國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引進外國知識產權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長,特別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專利技術。然而總體而言,中國在知識產權上仍然處于凈引入狀態,赤字近240億美元。從科技投入來看,中國2017年的總研發經費為1.75萬億元人民幣,僅次于美國。
但中國的基礎研發支出只占全部研發支出的5.3%,基礎研發方面的短板依舊明顯。中國的能源轉型也與產業升級密切相關。第一,中國的制造業升級與世界能源轉型的清潔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方向相符;第二,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制造業升級的主要文件①中確定了煤炭綠色智能采掘洗選裝備、油氣儲存和輸送裝備等15個能源領域的發展任務,有利于推動能源裝備發展[9]。第三,中國制造業升級推動中國汽車行業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第四,產業升級中對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有助于碳減排,推動綠色制造業的實現。
(五)機遇與挑戰并存
總體而言,新貿易形勢給中國宏觀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蘊含著空前的機遇,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不難預計,在貿易摩擦影響下,中國宏觀經濟可能進入一個較為特殊的時期,面臨著諸多挑戰:外部環境趨緊,經濟增長及股市、債市等波動壓力加大。短期內外貿出口額下降,優勢出口產業面臨出口下滑壓力。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加劇匯市波動風險[10]。
然而,新貿易形勢也帶來了推動中國經濟和貿易結構調整的新契機:有利于拓寬進出口渠道,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等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有利于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提升能源安全。有利于提高內需,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加快科技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的進步。
二、新貿易形勢對中國主要能源相關行業的影響
(一)煤炭行業
2018年年初,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但增稅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第一,中國出口美國的煤炭量較少,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煤炭直接出口的影響甚微。第二,如果中國針對貿易摩擦采取反制措施,后期抑制美國煤炭的進口,可以降低中國對美國進口依存度,加速國產化,加大投資與生產,間接刺激煤炭的消費。第三,從總的國際貿易格局分析,國際煤炭主要的三大出口國為印尼、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中國還可以考慮尋找進口替代國。
此外,從產業結構來看,中國煤礦數量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85000多處減少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4000處左右,中國整體的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在當前的國家形勢和貿易狀態下都已處于達峰狀態,并將呈現長期下降的趨勢①。
(二)鋼鐵行業
2017年,中國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鋼材為118萬噸,僅占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57%,由于中國直接出口美國的鋼材總量較小,美國加征25%關稅對中國鋼材行業的直接影響是有限的。但是長期來看,貿易摩擦會加劇其他鋼鐵出口大國對東南亞、中東等中國鋼材傳統出口目的地的爭奪,導致中國鋼材出口到這些區域變得困難和激烈,進而影響整個鋼材的出口形勢。
除了直接影響,美國對一些產品關稅的提升也會間接影響到中國的鋼鐵行業,中國對美國出口產品大頭是機電設備等工業制品,這些都是中國重要的鋼材消費行業。美國對這些產品征收關稅,必然導致這些產品的出口減少,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規模擴張[11],會導致國內鋼材的需求和消費下降,對鋼鐵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三)核電和可再生發電行業
美國征稅清單對電力行業影響相對有限。被納入美國征稅清單的包括電氣設備、風電設備、核反應堆、電動汽車零部件、電池等[12]。其中,對核電項目進展影響較小。在過去10年,AP1000項目得到了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兩國政府都希望通過該項目樹立一個能源領域成功合作的典范。中國的AP1000項目共四臺機組,從2005—2007年招標談判時,這4臺機組就定義成自主化依托項目,該項目已先將AP1000技術對中國進行了全面技術轉讓。
由于已完成設備交付和安裝調試,且技術轉讓時,70%設備已經實現國產化,中美貿易摩擦對該項目的影響有限。在風電方面,海上風電合作是中英兩國能源合作中的重點,中國正在成為英國風電產業最大的海外資本來源國。而英國脫歐無疑可以推動中國加快大功率風電機組的技術研發,實現中英兩國在海上風電合作的互利共贏。
(四)石油行業
中國的征稅清單雖然不包括石油、天然氣、汽油和柴油,但丙烯、聚乙烯及部分下游化工產品已被列入該名單,中國油氣行業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并不能獨善其身。從目前來看,貿易摩擦僅僅局限于幾個產品層面,對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對中國的油氣行業是存在不利影響的。
首先,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如果在短時間內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其持續的時間越長,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就越深刻,使中國經濟難以保持現有的發展速度,降低油氣需求,使油氣行業面臨直接的影響,降低石油消費量。其次,如果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將對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產生重大影響,并最終導致貨幣政策收緊,利率上行,融資成本升高以及人民幣匯率的持續波動將不利于中國油氣企業籌集發展所需的資金。這樣的經濟環境會惡化石油行業的融資環境,企業生存難度大,石油供給不足,也會降低石油的消費。
(五)天然氣行業
在美國對中國加收關稅之后,中國也對美國進行了一些反制的行為。中國天然氣陸上進口有三大通道——西北、西南、東北通道。2017年中國進口天然氣總量為6871.7萬噸,從美國進口152.91萬噸,占總量的2.23%②。但總體來看,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偏高,這會對中國能源消費產生威脅,只要中國天然氣進口國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就會嚴重影響中國天然氣的供應。
雖然中國進口美國的天然氣有限,但由于中國近年來大氣治理改善需求提升,以及能源結構升級戰略逐步推進,中國天然氣消費呈現高增長態勢,2017年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367.2億方,對外依存度也提升到了38.86%③。所以在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中,中國為了貿易反制,對自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加征25%的關稅,這會影響中國天然氣的供給,雖然全球天然氣市場競爭強烈,可以尋找到進口替代國,但在短時間內還是會使中國天然氣供給不足,價格上升,導致消費量下降。
此外,若中國在未來對LNG加增關稅,可以使美國錯過中國LNG需求增長良機,提升中國LNG進口來源多樣化,但是短期內也會影響中國LNG的穩定供應。
(六)汽車行業
美國、英國等國家是中國主要的汽車商品和汽車零用件的進口來源國,所以在中美貿易摩擦中,中國對汽車及汽車零用件進行征稅以對美國進行反制。除了對一些美國本土品牌征稅以外,一些在美國生產的品牌車型也在加征關稅之列,這一輪加稅會導致中國進口車價格大幅上漲,國內對進口車的需求會下降,而這部分對進口車需求的下降可能會被中國本土汽車行業代替,或其他進口國的汽車代替,對中國的汽車行業是利好的。
此外,在英國脫歐以后,英國汽車的產量和需求量都呈現大幅的下降趨勢,而中國2017年自英國汽車的進口量為34.56億美元,面對英國汽車產量下降的情況,中國會尋找進口替代國或支持中國本土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以彌補國外進口的空缺,短期來看,中國汽車需求量可能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長期來看,對中國本土的汽車行業有較大的利好空間。
(七)有色金屬行業
中美貿易摩擦對銅、鋅、鋁等有色金屬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美國是中國銅原料重要的進口來源國之一,尤其是美國廢銅,對中國廢銅供應尤為重要。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銅精礦43.3萬噸,占進口比重的2.5%;從美國進口廢銅53.5萬實物噸,占進口比重的15%;從美國進口精銅0.21萬噸,占進口比重的0.06%①。一旦貿易摩擦中對美國廢銅增稅,將直接導致進口成本增加,進口量減少,從而削減了國內的廢銅的供應。
而由于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鋁材占國內表觀消費的比重有限,同時有低比值和變相出口及轉口等因素,預計對實際鋁材的出口影響程度有限。而從直接需求和間接需求來看,鍍鋅出口下降更多源自前期多個國家反傾銷,終端領域中運輸領域占比20%,家電消費類占比6%,這兩個領域并不是美國對中國制裁的重點,因此對鋅影響范圍不大。
(八)造紙行業
中國目前是木漿造紙出口大國,但美國對中國文化紙一直采取反傾銷的政策,所以中國木漿系紙張出口去向主要為中東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因此本輪貿易摩擦對中國木漿系紙張出口影響較小。但箱板瓦楞紙和包裝直接和出口相關,無論是社會消費品以及工業品的進出口流通都需要箱板瓦楞紙包裝出售,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將導致箱板瓦楞紙和包裝的需求量在短時間內下降,消費量下降。從廢紙方面看,由于美國廢紙的纖維質量比日本廢紙和歐洲廢紙更好,是生產高檔箱板紙的必需品,如果中國對美國進行反制,對廢紙征稅的情況下,一旦美國廢紙價格上漲,中國紙廠將只能轉向日本、歐州進口廢紙,或者采購原生漿來替代美國廢紙,在產業鏈上引起連鎖的漲價反應,也會在短時間內抑制中國的紙需求。
(九)水泥行業
水泥行業不僅是推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工業,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礎制品業,更是國防軍工、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水泥也是美國對華貿易摩擦中增稅的對象,從2018年8月底起,水泥相關產業將被加收10%的關稅。受到影響的水泥產業有:石灰石溶劑、生石灰、熟石灰,以水泥為原材料的建筑材料及更多相關品種。表面上看,關稅的提高并不會對中國或者美國的水泥行業造成直接的打擊。考慮到中國及其龐大的水泥產業,失去美國市場并不會對中國水泥行業造成太大的沖擊。
三、新貿易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及能源消費總量預測
(一)不同情景下各行業能源消費預測
為研究和呈現中國主要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行業消費量受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本文從行業消費量入手,通過各個行業預測的結果入手,分析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變動趨勢。本文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預測各行業在樂觀(達成和解協議)、基準、悲觀(維持關稅)3種情景下的行業能源消費量。研究中對重點行業的選擇主要考慮到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主要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行業,并結合了數據的可獲得性,最終選取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核能與可再生發電業、黑色金屬冶煉業、有色金屬冶煉業、造紙業、汽車制造業作為重點行業。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和歷年的《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根據本文在樂觀情景下對各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行業的預測,在中美貿易摩擦向好發展的時候,水電、核電和風電行業以及天然氣行業的消費量有明顯的提高。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和汽車制造業還是呈下降趨勢,但是汽車制造業的下降趨勢比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下降幅度小,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由基準情景的2.42%變為下降幅度為3.22%,而汽車制造業由4.09%下降趨勢為4.27%。
雖然汽車制造業的下降幅度還是比較大,但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下降幅度是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汽車制造業的下降幅度是逐年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中美貿易摩擦停息以后,中國進口車的價格又趨于平穩狀態,汽車的消費量會從低迷狀態逐漸回暖。
(二)結論
能源消費增速放緩,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逐年提升。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不斷深化,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放緩,能源結構日趨完善。基準情景下,2019—2025年能源消費總量預計維持小幅增長態勢,非化石能源占比在2025年預計達到18%以上。中美貿易摩擦對鋼鐵行業與汽車制造業能源消費的沖擊更加明顯。中美貿易摩擦對各行業產值沖擊不盡相同。
根據各主要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行業產值的預測結果,新貿易形勢對宏觀經濟總體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在沒有達成和解的情景下預計增稅對中國GDP的影響大概在0.3%左右。在能源經濟領域,中美貿易摩擦對石油與石化行業、核能與可再生發電業、水泥行業和有色金屬行業影響較大,而鋼鐵、汽車、造紙等行業波動較小。能源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升級。根據預測,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中國的能源產業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升級,能源消費結構也會得到進一步優化,這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心同德建設美麗中國。
四、政策建議
一是抓住重點行業應對國際貿易形勢波動,持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2019—2025年,在能源產業結構升級的基礎上,中國應該重視新貿易形勢對宏觀經濟特別是對各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產業的影響,采取擴大內部消費、尋找進口、出口替代國等多種措施減少其不利影響。同時,持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能源進出口格局。
二是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綠色制造[13]。這是能源消費革命的核心,提高能效要從源頭開始節能,同時逐步淘汰“三高”產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動能源利用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三是減少對外依存度,發展中國本土行業。中國在汽車、天然氣等行業上對外依存度很高,這樣的情況使得中國在面臨一些貿易摩擦,或者如英國脫歐等重要貿易進口國或出口國的重大改變的時候,對外依存度高的行業會受到很大的沖擊。所以當前中國的重要目標是支持本土企業盡快發展,向外資企業學習先進技術,讓中國在面臨貿易問題的時候可以盡快從本國企業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也可以更好地維護中國能源安全。
四是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深化雙向投資合作。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致力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落實“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共同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相關國家擴大市場開放,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參考文獻:
[1]LIC,HEC,LINC.EconomicImpactsofthepossibleChina-UStradewar[J].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2018,54(7):1557-1577.
[2]XUM.China-USRelationsinglobalenergygovernance[J].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8,6(7):381-389:14-18,59.
[3]王子健,李樹峰,蔣平,等.中美貿易摩擦的經濟技術內涵及其對中國能源行業的啟示[J].國際石油經濟,2018(10):7-12.
[4]HAOQ.USThinktanksandenvironmentandenergypoliciestoChina[C/OL]//TheUSPolicyMakingProcessforPostColdWarChina.Springer,Singapore,2018:285-337.[2018-12-23].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8507636_US_Think_Tanks_and_Environment_and_Energy_Policies_to_China.
[5]張敏.英國“脫歐”對中英未來能源合作的潛在影響[J].中國能源,2017,39(2):25-28.
[6]董潤锜.英國脫歐對于能源行業的影響研究[J].江蘇商論,2016(31):174-175.
[7]郭晶,王濤.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7(4):140-143.
[8]DANIELH.TheChinadashboard-tackingChina’seconomicreforms[EB/OL].(2017-11-02)[2019-01-13].https://rhg.com/research/the-china-dashboard-tracking-chinas-economic-reforms/.
能源類刊物推薦:《中國能源》雜志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主辦,系全國能源領域高層次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月刊。創刊于1978年,旨在為宣傳中國能源領域各項方針、政策、法規;關注能源熱點領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探討能源國有企業改革及上市公司運作經驗;傳播能源新技術新產品及能源市場信息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