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28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十九大召開后,促進媒體間的合作共贏,生產融媒體產品也是電視新聞傳播的主要方式。以互聯網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也是當下比較有影響力的媒體,由于其發布條件低門檻,導致信息有隨意性,這也為大眾獲取信息拓寬了渠道。和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和低成本相
在十九大召開后,促進媒體間的合作共贏,生產融媒體產品也是電視新聞傳播的主要方式。以互聯網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也是當下比較有影響力的媒體,由于其發布條件低門檻,導致信息有隨意性,這也為大眾獲取信息拓寬了渠道。和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和低成本相比,傳統的電視新聞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多樣化的需求,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在市場進展中會被淘汰。為此,本文針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和改革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節目,文化傳播
一、新媒體環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
當今世界是互聯網革命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的渠道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文章。隨著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多,媒體的形式也逐漸呈現出多樣性。在本世紀初,美國的新聞中心有了對于自媒體的初步定義:是一種對于自身想法和趣事新聞進行分享的平臺。社交網站、論壇、貼吧、微博以及微信等等已成為人們日常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信息的傳播日漸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這些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向用戶傳遞信息的非官方媒體(多一個人為主),就是我們所說的現實意義上的自媒體。此后自媒體在互聯網技術的持續進步和社會民主化發展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媒體并運用自媒體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信息,自媒體逐漸成為當前最為廣泛運用的信息傳播媒介之一。[1]
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發展給傳統的電視新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隨著新媒體種類和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電視媒體近年來的收視率和市場份額都在逐漸下降。當下很多人的新聞獲取渠道已逐漸從電視轉變成互聯網媒體,許多過去從事傳統媒體的人也都認為傳統的電視媒體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會逐漸被新媒體所取代。從媒介的發生和衍變歷史來看,新興媒體的出現固然有許多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但是不可能存在一種媒體完全取代另一種媒體的狀況。但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須重視新媒體所帶來的挑戰,電視媒體必須創新和改革自己的傳播方式,以保證電視新聞媒體在未來激烈的市場中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2]
二、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發展策略
在新時代,面對來自于當代新媒體的挑戰和沖擊,電視媒體的應對方式將會直接關系到電視媒體今后在新聞傳播界的地位,關系到眾多電視新聞制作臺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對市場狀況的調查,針對電視新聞的發展策略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發揮自身優勢,穩固收視率
新媒體的主體具有多樣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社交網絡平臺不斷推陳出新,在市場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的技術性和成本都更低。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并且每一個自媒體人所發布的新聞內容都更為直觀,在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的水平上比較高。并且隨著技術的普及,很多自媒體人處理信息的水平也比專業人士更高。但正是由于新媒體過于開放和門檻過低的條件,新媒體中的信息魚龍混雜,無論是專業性還是信息的權威性都無法和傳統媒體相比。傳統的電視媒體具有更加系統、完整的節目制作團隊,工作人員更加職業,同時傳統節目在社會大眾心目中的公信力較強。
因此,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從加強和穩定公信力這一方面著手。另外,電視新聞節目的直播是體現新聞魅力的重要方式,在一些重大事件的直播過程中,無論是內容還是質量都是新媒體所無法比擬的。所以,對于電視新聞來說,直播是其應對來自新媒體挑戰的重要途徑。雖然部分新媒體近年來也有了直播的形式,但是從豐富性和視覺感官享受上都遠不及電視新聞。新媒體中的新聞資源大多是以片段的形式播出,這也無法滿足人們對事實的了解需求,針對這種情況,電視新聞的深度、全面報道也是保持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二)聯合新媒體,拓展傳播的途徑
互聯網時代加速了各類媒體平臺的發展,互聯網中各個不同的平臺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信息交流的傳遞過程和途徑,品牌的傳遞方式開始從過去的從點到面的方式過渡到由點至點的傳遞模式。在很多的社交平臺上,例如近年來比較時興的微信、微博等,每個人所傳遞出的信息,言論和舉止等,都會形成自己獨有的標簽和價值體系。雖然這些媒體形式相較傳統媒體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在很多情況下其沒有新聞采訪的權力,所以這些社交平臺也好,門戶網站也好,首發性的新聞內容較少,相比電視新聞來說受眾數量也較少。所以電視媒體所擁有的新聞采訪權和新聞直播權是極大的優勢,在未來新媒體和電視媒體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彼此可以建立起合作與互補關系,進行資源上的共享,擴大電視新聞在市場中的覆蓋范圍,牢固發展的根基。
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通過和新媒體的合作,利用網絡平臺,利用新媒體強大的交互性,建立和受眾的聯系與交流,及時獲取受眾的反饋,并根據反饋內容進行調整。通過這種互動,可以激發群眾參與新聞傳播的積極性,并根據反饋完善新聞內容,可以從民眾的需求出發深度報道新聞,提高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同時提高新聞節目質量。另外,一些直播性的新聞節目,可以和網絡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同步直播,這樣網民和電視觀眾之間也可以互動,不僅提高了電視新聞的覆蓋范圍,對于網絡新媒體來說也可以豐富自身的新聞內容,擴大受眾數量,是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有利的舉措。
(三)重視內容傳播,把握媒體命脈
不管是新媒體還是傳統的電視媒體,內容都是媒體能夠存活的根本,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新聞內容作為節目的支撐,技術再先進、形式再新穎的媒體也難以獲得持續的發展。在這方面,傳統電視媒體的節目制作團隊和儀器設備等都是十分專業的,為電視節目的高質量完成提供了基礎條件。受眾的需求是所有電視節目最應該考慮的點,電視節目同其他行業不一樣,是完全不存在賣方市場這一說法的,因為電視節目的繽紛復雜,如果自己的節目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那么受眾是完全不會關注的,在選題上應該堅持以受眾的感受為首要的目標,要讓觀眾覺得是樂于接受并且容易接受的。[4]
三、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雖然市場上出現了各類媒體,對傳統電視新聞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對于電視媒體來說也是一個機遇。電視新聞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團隊和高度公信力的優勢,加強和新媒體領域的合作,在穩固電視新聞節目內容豐富性和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傳播方式上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馬嘉.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挑戰與發展[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17):89.
[2]平超.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策略[J].今傳媒,2008(8):57-58.
[3]牛小游.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生存與發展--從新媒體沖擊角度看央視新聞頻道改革[J].大舞臺,2010(9):157-158.
[4]徐恩華.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現狀、應對策略和未來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6,2(5):161-162.
推薦閱讀:新聞職稱論文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
這篇新聞傳播類期刊投稿發表了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也越來越多,隨著各類媒介的相互交融,邊誕生了一個融合新聞的形式,論文通過簡要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對融合新聞傳播提出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