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30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觀察良好護患溝通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間,選擇我院門診收治的20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研究組,一組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良好護患溝通護理。對比觀察護理糾紛及投訴事件發生情況,
摘要:[目的]觀察良好護患溝通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間,選擇我院門診收治的20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研究組,一組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良好護患溝通護理。對比觀察護理糾紛及投訴事件發生情況,調查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糾紛、護理投訴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二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門診護理工作中,良好護患溝通的作用顯著,建議推廣。
關鍵詞:良好護患溝通;門診護理;應用效果
門診是醫院的重要構成部分,每天接診患者數量龐大,且疾病類型復雜多樣,年齡段廣泛,涉及小孩、年輕人、老年人,對護理的要求較高【1】。良好護患溝通是門診患者開展護理工作的保障,是門診護理人員需要掌握的一門技術【2】。本文為了觀察良好護患溝通在門診護理中的作用,選擇200例患者展開研究,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在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間,選擇我院門診收治的20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研究組,一組100例。對照組:5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18-74歲,年齡均值(45.82±5.91)歲;31例內科,19例耳鼻喉科,17例外科,11例婦科,9例中醫科,8例醫學檢測,5例其他。研究組:55例男性,45例女性;年齡18-72歲,年齡均值(44.12±4.27)歲;34例內科,20例耳鼻喉科,19例外科,9例婦科,7例中醫科,6例醫學檢測,5例其他。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數據顯示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按照門診護理基本流程提供護理服務。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良好護患溝通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良好關系。門診護士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提高操作的規范性,動作安穩,有條不紊開展護理工作。門診護士持續進行心理護理,緩解患者消極情緒,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獲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關系。門診護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交談,語速適當,使用禮貌性用語,充分尊重患者,鼓勵患者,增加患者安全感,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護士產生一定的依賴。(2)建立溝通途徑。門診護士熱情接待患者,與患者溝通交流,重視每一環節的護理,建立與患者溝通的途徑。護理工作前,認真做好自我介紹,包括自己的護理能力與護理經驗等,讓患者保持良好心態,接受護理。(3)恰當的溝通時間。因為不同疾病的臨床表現存在差異,門診護士應該全面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需求,傾聽患者訴說,回答患者的問題,給予具有操作性的建議,給予安慰與支持。溝通過程中,用解釋性、安慰性與鼓勵性語言,避免與患者產生誤會,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語言溝通需規范,患者就診時前幾分鐘與患者溝通,換位思考,感受患者的心理狀態,多多微笑,多解釋,百問不煩,主動服務。(4)提供良好溝通環境。患者講話時,盡量不要打斷,充分尊重患者,以免患者對護士不信任,影響交流溝通效率。同時,就醫環境保持干凈整潔,在輸液區擺放一些相關設施,如閉路電視、呼叫電話、飲水機、報刊、書籍等,走廊安裝扶手,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人性化環境,方便溝通。另外,優化門診護理流程,優化預約門診流程以及導醫流程等,著眼于細節,給予患者更多關心與照顧,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護理糾紛與護理投訴事件的發生情況;同時,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總分值100分,最終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滿意度越高。
2結果
2.1護理糾紛以及護理投訴
研究組護理糾紛與護理投訴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二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2.2護理滿意度
調查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3.41±5.12)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87.14±4.58)分,二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相關論文推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價值目標
3討論
門診收治患者多,且文化素質、性格特點、家庭背景、生活經歷以及經濟條件等存在差異,所患疾病、病情嚴重程度、患者對疾病的承受能力等也有不同,故而不同門診患者對求醫問藥存在不同的心態【3】。對于這些情況,門診護士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且有較高的敏銳觀察能力,業務水平過硬,工作作風良好,能夠準確把握門診患者的身心狀態,分析心理特征,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緩解消極情緒,保持樂觀心態,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護患溝通,是指護士與患者間針對病情及需求的初步溝通,相比一般溝通,患者就診時,護士需采取耐心交流與詢問等方法,穩定患者情緒,保持良好就診狀態,方可完成進一步就診【4】。門診患者護理過程中,通過良好護患溝通干預,先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再建立與患者溝通的途徑,在恰當的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且提供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達到有效溝通目的,為患者提供全面且高效的護理服務,減少護患糾紛及護理投訴事件,增加護理滿意度。經本文比較發現,研究組護理糾紛、護理投訴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良好護患溝通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作用顯著,可減少護患糾紛以及護理投訴事件,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論文作者:張青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