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2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基于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簡單了解,針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實現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融合的必要性,提出要使心理訓練貫穿學生工作過程、有效利用心理制約效應、大力開展生命教育等有效途徑,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保障大學生全面化發展。 關鍵
摘要:本文基于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簡單了解,針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實現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融合的必要性,提出要使心理訓練貫穿學生工作過程、有效利用心理制約效應、大力開展生命教育等有效途徑,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保障大學生全面化發展。
關鍵詞:高校心理;教育管理;心理健康
引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上來,因此,越來越多的教育心理問題逐漸顯現出來。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培養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達到其標準就需要提出使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高度融合的有效解決路徑。
相關期刊推薦:《心理與健康》Psychology & Health(月刊)1994年創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本刊具有知識性,服務性和實用性的期刊。內容涉及心理衛生、身心保健、心病防治、人際交往等知識。
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實現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育意義的根本是追求為了培養更多人才,提升學生個人價值和道德品質,保證學生在整個學習期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前者能夠通過管教、限制、勸導的方法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是非觀念,從而培養崇高的道德理想與信念。后者則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與拓展,以心理學為基礎,通過引導、啟發、討論以及疏導等方式方法,幫助學生對自我意識有一定的了解,并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培養其自尊自愛的優秀心理品質。
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的融合,能夠更好的確定目標的一致性,以學生為主體,使二者的教育內容進行更好的融會貫通、相輔相成,從而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品質和積極的心理狀態,對學生全面發展起著良好的導向作用[1]。
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融合的有效途徑
心理訓練貫穿學生工作過程
心理訓練是對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思維模式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檢測,成功的心理訓練能夠以人的意識與潛能開發為有效目的,幫助并指引人們改變原有的心態和思維習慣方式的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勇氣和毅力等多方行為能力。而在教育管理與具體工作中,需要針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專業的心理訓練,讓學生看到自己存在的閃光點,克服害怕心理,給予學生被信任感并提供較多的挑戰機會,針對其個性與能力的差異給他們提供選擇機會,并設計針對性較強的心理訓練與實施方案,確保在教育管理中實施有效的心理訓練,樹立牢固的成功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具體情況,對學生們進行教學內容的提問,并對學生多鼓勵和表揚,多提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看到自己的優點;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性,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活動作業,給學生提供自我挑戰和成功的機會,增強自信心。
利用心理制約效應有效分析
心理制約效應主要是由于一種心理制約機制引起的一種反應效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應用的心理制約效應可以從從眾效應、首因效應和暈輪效應三方面詳細說明。
從眾效應是指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引導或者施加的壓力時,會懷疑并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都朝著與群體大部分人一致的方向變化。這種效應屬于一種心理暗示現象,因此,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時,要對從眾效應進行有效利用,通過恰當的方式樹立典型榜樣,繼而對普通學生進行有效引導。
首因效應是指當人們進行第一次活動,或者在第一次接觸到的信息時所形成的初次印象,在頭腦中形成了一種固有思維并占據著主導地位,從而對人們以后的行為評價活動都產生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干部的儀表作出一定要求。
暈輪效應指的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某一方面的特點掩蓋住了其他的特征,從而造成了對人際關系交往的認知障礙,因此,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去深入探索事物的多面性特征,針對不同方面作出客觀評價,有利于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軌道。
大力開展生命教育宣傳活動
以人文主義為基礎,根本任務就是對生命教育的培養。由于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不斷轉換,要求高校學生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但是傳統的高校教育觀念恰恰忽視了對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高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則是有效融合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的知識與能力,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宣傳活動,實現活動形式的多樣化發展[2]。
例如:2020年5月洪山區教育系統召開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工作宣傳會,進一步推動洪山區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面向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高校運用校園心理劇、心理健康活動課等體驗式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對心理健康與生命安全的重視,培養正確的相關處理模式,其中,高校校長指出要將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并公開討論了高校危機干預的話題,提出教師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發展全面性的問題上來。
善于運用團體輔導互相支持
團體輔導顧名思義就是以團體形式為輔導對象,針對團體的特性,運用適當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有效輔導,通過團隊互動進一步使個體在接納自我的同時,調整與他們的人際關系、相處模式等,從而激發個體潛能的干預過程。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如果受影響的學生較多,則可以采取團體輔導的形式,進行相互支持和安慰,從而把心理創傷程度降至最低。
例如:2020年5月25日,大連海洋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以“關注心理健康,關愛心靈成長”為主題共同開展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學院的心理素質教師帶領對全院學生展開心理素質培訓,通過主題互動、游戲體驗、心得分享等形式,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團隊協作的理解,通過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幫助同學樹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同學們在一個相互理解、包容、互幫互助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結論:綜上所述,實現教育管理與心理健康融合是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核心任務,兩者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現兩者的高度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積極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和品質的發展,避免了危機事件的發生,從而進一步實現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有效實施。——論文作者:金真皓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