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7-23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次
摘 要: 當代體育科技
《高校田徑教學中體能訓練的要點探析》論文發(fā)表期刊:《當代體育科技》;發(fā)表周期:2021年11期
《高校田徑教學中體能訓練的要點探析》論文作者信息:張建梅(1974—),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綜合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學生體育及身體素質提升已經成了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結合院校體育教學實踐內容,開展了相關教育研究。其中,田經教學工作作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受到了體育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日益重視。因此,該文從田徑教學實踐工作出發(fā),開展了田徑體能訓練概念、作用及訓練要點研究。
關鍵詞:田徑 體能訓練 作用 原則 要點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relevant educational resedrch. As the main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the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o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from the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practice, we carried out the track and field physical training concept, role and training points.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Physical training: Function; Principle; Key points
1 田徑體能概念
在體育競技項目中,田徑是其一項重要而又基礎的項目類型,因其特有的競技性與多樣性特征,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受到了廣泛重視。而在田徑項目教育中,體能訓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學生的體能素質主要包括了宏觀與微觀兩種概念。在宏觀層面,高校學生的體能素質是指學生身體基本構造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如身體免疫力、運動能力、靈活性等各項與學生有關的指標。在微觀層面而言,學生體能素質則表現為其基礎的身體活動能力,如在運動中學生體現出的耐力、速度、力量、靈活性等各項素質指標。從實際的體能訓練研究而言,宏觀層面的體能指標往往是一種綜合性的考核指標,而微觀指標可以通過體育競技或運動測試等方法直接獲得。此次研究中主要從學習微觀層面體能素質開展研究,兼顧宏觀素質研究。
2 體能訓練的作用
在高校田徑教學與訓練中,體能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體育教育工作者經過教學分析,將其作用概括為以下3點。
2.1提高學生體質
在當前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身體素質指標占據著重要位置。但是在當前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實地研究中發(fā)現,部分學生身體素質不能達到同齡人健康要求。而在體育研究中發(fā)現田徑運動具有較好的改善人體素質的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加強科學化田徑體能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身體素質。這種身體素質的提升主要包括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身體機能提升。在田徑運動訓練實踐中體育工作者發(fā)現,經過嚴格科學的體能訓練,學生投、跑、走等基本身體機能都可以得到一定提升。這種提升是可以根據體育考核指標直接獲取的。如經過一定時間的體能訓練,大部分學生肌肉量與肺活量都會有一定提升。這種指標性的提升是體能訓練作用的一種重要體現。二是學生心理素質與適應性的提升。除了身體指標數據的提升外學生在體能訓練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心理素質與適應性。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過程中,經過長期嚴格訓練,其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另一方面,長期的戶外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自然環(huán)境,提高了其對復雜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2.2促進學生掌握田徑“三基”
在競技體育實踐中,田徑項目是一項基礎性項目,運動者對田徑基礎理論、技能及科學訓練方法(即田徑訓練“三基”),應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在高校體育教育中,促進學生掌握“三基”知識可以起到以下三個方面作用。一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田徑訓練質量與效率;二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訓練中因動作失誤、運動過量造成的運動傷害問題;三是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田徑項目的興趣,提高學生田徑運動參與率。在高校田徑體能訓練中,科學的訓練過程對于促進學生掌握“三基”可以起到以下兩方面作用。一是利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長期訓練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田徑基本技能,如正確的運動姿勢、身體姿態(tài)等,形成良好的訓練過程。二是通過田徑訓練過程,學生可以掌握田徑基礎理論及科學的訓練方法。
2.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與心理素質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心理素質培養(yǎng)也占據著重要位置。在田徑體能教育與訓練中發(fā)現,體能訓練對于學生體育精神與心理素質培養(yǎng)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在素質培養(yǎng)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助于學生體育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體育精神是一種基于體育競爭意識與道德品質形成的道德品質精神。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經過長期的堅持訓練過程及訓練中學生的競爭過程,進而真正了解體育精神。這種精神的形成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tài)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二是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在學生體能訓練過程中,教育者采取了科學的訓練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過生理負荷訓練過程完成的。同時在訓練中,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在解決學生心理障礙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團隊意識、協(xié)作意識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3創(chuàng)新要求下的體能訓練原則在新的高校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工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創(chuàng)新要求下,確立了以下的訓練原則。
3.1基于多元化的教學訓練方法在高校田徑教學中,傳統(tǒng)的體能訓練方式注重重復式、機械式的模仿運動方式,不重視學生自身感受。通過對學生體育教學調研工作發(fā)現,這種教學訓練方式由于單調無趣,因此不適應現代學生心理特征,進而影響了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在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改變傳統(tǒng)的機械式常規(guī)教學方法,采用更加科學化、多元化的方法開展體能訓練。一是科學訓練方法的引進。在體能訓練創(chuàng)新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應注意引進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如在訓練中引入模擬訓練系統(tǒng),將單一、枯燥的訓練過程豐富化、趣味化,利用學生的興趣提升訓練質量。二是改變教學方法。在體能訓練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改變以往枯燥的講解與示范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如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示范動作制作成微課、卡通人物等,提高學生對示范動作的關注度與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教學的目的是提高訓練教學的質量,因此多樣化訓練應在規(guī)范化原則的制約下開展創(chuàng)新,進而起到應有的教學創(chuàng)新作用。
3.2科學化的訓練評價方法在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體能評價中,教育者往往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與數據統(tǒng)計方式,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訓練評價考核,其評價后的獎懲方式也較為簡單,或者根本沒有相關的獎懲方式,影響了評價考核作用的發(fā)揮。因此在教育改革中,需要重視對體能訓練評價改革的創(chuàng)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具有個性化的評價方法。在訓練評價過程中,教育者需要根據學生身體、心理等因素的差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與方式。如部分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目的只是提高身體素質,其評價側重點應在身體素質提升因素;而針對對田徑項目感興趣的學生,評價側重點則應集中在項目專業(yè)體能能力層面。二是將評價結果與獎懲工作并聯(lián)。在新的訓練評價過程中,教育者應將學生訓練評價結果與獎懲機制有機結合。對于訓練評價好的學生,教育者應采取表揚、簡單物質獎勵等方式,提高學生訓練熱情;反之對于評價成績倒退、效果較差的學生,教育者應采用批評、科學提高訓練強度(非體罰)
的方式,形成良性的訓練競爭機制。三是將學生評價結果與教育者關聯(lián)。在評價機制中,管理者應將體育教育工作者與學生評價結果結合,使教育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有效地融入學生體能訓練過程中。
4體能訓練的主要措施
在當前的高校田徑體能訓練過程中,教育者應重視從實踐出發(fā),實施從基礎性訓練出發(fā),進而推進至加強訓練與拓展訓練的逐步發(fā)展性訓練措施,確保提高學生體能訓練質量與效率。
4.1計劃性的基礎性訓練方法在高校田徑訓練中,基礎性訓練對于提高學生體質,適應體育運動過程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做好基礎訓練工作,教育工作者應提高基礎訓練的計劃性。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基礎性訓練是一種面向田徑學生的普遍性訓練工作,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教育者應重視基礎性訓練的計劃性,在有效利用訓練課堂效率的同時,確實利用基礎性訓練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在訓練開始前,教育者應根據訓練階段制訂計劃。早期訓練中,教練應重視學生腿部、臂部、腰腹部等基礎力量訓練,因此可以采用長跑、慢跑和沙袋跑等耐力訓練,之后逐步提升訓練強度。同時在基礎性訓練計劃的執(zhí)行中,教育者應注意以下3個方面內容。一是計劃制訂中應秉承普遍性原則,以大部分學生體能狀況為標準制訂計劃;二是計劃執(zhí)行中,教育者不能私自提高訓練運動量,必須通過嚴格的評估分析后逐步提高訓練量。三是計劃執(zhí)行中,教育者應注意關注學生身體狀況,避免部分學生因身體素質原因造成的運動傷害或身體問題。
4.2針對性的加強性訓練方法在完成基礎性訓練后,教育者應根據學生選擇項目與身體狀況(身體素質、承受能力等)開展中期的針對性訓練。在中期訓練過程中,教育者應根據學生特征開展針對性訓練,訓練的目標在于強化學生基礎訓練成果,同時滿足項目訓練的要求。如針對基礎體能較好的學生,教育者可以增加短跑、臂力等訓練,提高學生爆發(fā)力;而針對基礎體能較差的學生,教育者可以采用下蹲、扎馬步等項目訓練,提高學生肌肉耐力。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應重視做好學生體能狀況、身體特征等數據的評估,同時可以根據學生興趣與項目選擇開展差異化的訓練工作。
5結語
高校田徑體能訓練是當前高校體育訓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育教學教學研究的重點。因此,筆者從傳統(tǒng)訓練中發(fā)現的問題出發(fā),從訓練作用、原則及重點3個層面,開展了體能訓練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以期為高校學生體能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彭國強,楊國慶世界競技體育強國重點項目奧運備戰(zhàn)舉措及對我國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的啟示[]體育科學,2020,40(2):3-14,39.
[2]陸霞田徑教學訓練中體能訓練的技巧探究一評《田徑運動體能訓練》1中國教育學刊2019(12):136.
[3]武旭軟梯訓練對田徑專項大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影響的實驗研究1].體育研究與教育,2019,34(4):90-92.
[4]余丙炎專業(yè)性與綜合性的和諧統(tǒng)一-評《田徑運動體能訓練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8,38(11):87.
[5]汪輝,陶于訓練學視域下“田徑是運動基礎”的再認識1J.山東體育科技,2017,39(2):31-35.
[6]孫立新提升中職田徑短跑訓練效率的有效辦法分析[J]福建茶葉,2019(5):207.
[7]黃金麗.高校田徑體能訓練的實施方法及提升策略研究1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2):24-25.
[8]曹西文,郭守康高校田徑體能訓練的實施方法和提升策略J].體育風尚,2020(12):174-175.
[9]趙敬字高校田徑運動體能訓練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路徑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9):78-79.
[10)魏佐濤高校田徑運動的訓練方法與改革方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5):40-42.
[11]麗華,淺談高校田徑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研究[].體育風尚,2020(8):44-45.
[12]黃育亮,關于高校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的要點分析[J品與科技,2020(13):67-68.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