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30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標志物的特征。方法對我院內分泌科住院44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為絕經后)的骨代謝標志物進行檢測。糖尿病患者根據病程分為糖尿病1組(糖尿病病程10年)及糖尿病2組(糖尿病病程10年);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1c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標志物的特征。方法對我院內分泌科住院44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為絕經后)的骨代謝標志物進行檢測。糖尿病患者根據病程分為糖尿病1組(糖尿病病程<10年)及糖尿病2組(糖尿病病程≥10年);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1c)分為糖尿病3組(HbA1c<8%)及糖尿病4組(HbA1c≥8%),目前臨床上建議老年患者HbA1c水平控制在<8%為宜。同時選取我院50例體檢健康女性作為對照組。結果(1)糖尿病組25.羥維生素D3、I型前膠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而抗酒石酸堿性磷酸酶(TrACP-5b)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有統計學差異(P<0.05)。(2)糖尿病2組患者血I型前膠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和PICP水平明顯低于糖尿病1組患者(P<0.05),而TrACP-5b水平高于1組,雌二醇、25.羥維生素D3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3)糖尿病3組血PINP、PICP明顯高于糖尿病4組,TrACP-5b低于4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4)HbAlc與PINP、PICP和TrACP-5b存在顯著相關性,而雌二醇與PINP、PICP、25一羥維生素D3、TrACP-5b無明顯相關性。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質形成減弱、骨質破壞增加。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患者的骨質形成速率減慢,骨吸收增加。血糖控制不佳會對骨的形成及骨質的吸收產生影響,因而嚴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延緩骨質疏松進展。
【關鍵詞】2型糖尿病;骨代謝;雌二醇;糖化血紅蛋白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其引起的并發癥幾乎累及機體各個組織,骨質疏松(oste.oporosis,OP)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統中出現的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老年人和T2DM患者是OP的高危人群,已有報道指出老年男性T2DM合并OP的發生與骨形成能力不足有關…,而老年女性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特點,OP的發生率遠高于同齡男性。由于OP易致骨折,致殘性高,使患者治療和康復更為困難,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國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性骨質疏松(dia.beticosteoporosis,DO)的發病率已經達到50%~60%,而確診需進行骨密度測定,但存在一定的限制。骨標志物不僅可以用來監測OP患者治療的時效性和療效,還可以用于預測骨折的風險_2』。I型前膠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I型前膠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和25-羥維生素D3是反映骨形成的敏感指標,而抗酒石酸堿性磷酸酶(TrACP-Sb)為反映骨質吸收的敏感指標。本試驗通過對骨形成、骨吸收指標研究,分析絕經后女性T2DM患者骨代謝特點及相關因素,以進一步早期發現預測骨量減少和OP的發生。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1年3月至7月我院內分泌科住院女性中老年病人,符合下列要求:(1)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確診為T2DM。(2)排除其他可引起繼發性OP的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風濕性關節炎、腎臟疾病等。(3)無長期臥床史,未服用糖皮質激素、維生素D3、鈣劑等影響骨代謝藥物。(4)排除40歲前絕經者、行卵巢切除術者。人選病例44例,年齡49—89歲,平均(66.0±10.8)歲。選取2011年3月我院50例女性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67.3±7.1)歲。
1.2方法
1.2.1生化指標檢測:對入選患者記錄年齡、病程,并于空腹8h后抽取靜脈血后運用全自動生化分析進行血鈣、血磷、血肌酐等指標分析。采用美國biorad公司產糖化血紅蛋白(HbA1c)分析系統及試劑檢測HbA1c,ELISA法測定25一羥維生素D3、TrACP-5b、PINP、PICP。25一羥維生素D3、TrACP-5b檢測試劑盒均由英國IDSLtd公司生產。PINP、PICP試劑盒由瑞士羅氏公司生產。
1.2.2分組標準:根據是否患有糖尿病分為T2DM組及健康對照組。T2DM組按糖尿病病程分為<10年組(T2DM1組)及≥10年組(T2DM2組)。T2DM組按HbA1c水平分為<8%組(T2DM3組)及≥8%組(T2DM4組)。目前臨床上建議中老年HbA1c水平控制在<8%為宜。
1.2.3統計學處理: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組均數之間的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并對相關因素做相關分析。以上均通過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生化指標比較T2DM組25.羥維生素D3、PICP明顯減低(P<0.05和P<0.01);而TrACP-5b升高(P<0.05),見表1。與T2DM1組比較,T2DM2組患者PINP、PICP水平明顯減低,TrACP-5b明顯升高(P均<0.05);與T2DM組3組比較,T2DM4組患者PINP、PICP明顯減低(P<0.05或P<0.01),TrACP.5b明顯升高(P<0.05),見表2。
2.2T2DM組HbA113與PINP、PICP、TrACP-Sb相關性分析HbA1c與PINP、HCP、TrACP-Sb存在顯著相關性(P<0.05);而雌二醇與PINP、PICP、25一羥維生素D3、TrACP-5b無明顯相關性,見表3。
推薦閱讀:sci收錄的骨科期刊
3討論
DO是繼發性OP,其患病率報道不一,國內外報道為9.8%一66.8%,其差異很大的原因可能與測定方法、納入對象和診斷標準不同有關J。對于正常健康女性,絕經后年數越久,發生OP的風險性越大。近來的研究顯示PINP、PICP是骨形成更為特異和敏感的指標,不受激素影響j。TrACP-5b主要是由破骨細胞釋放,檢測血清中TrACP-5b的水平可以反映體內破骨細胞的活性和骨吸收狀態。TrACP-5b由于其特異性高,結果不受晝夜變化,飲食,肝、腎等疾病的影響,已經成為第二代骨吸收的生化標志物,對早期的骨質檢測和降低骨折的風險具有重要作用。Duarte等研究證實糖尿病狀態與骨轉換相關,并最終導致OP。一些大型臨床試驗研究也明確顯示了糖尿病與OP患病風險增加有關。
本試驗中亦發現T2DM組PICP、25.羥維生素D3等骨形成指標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而TrACP-5b等反映破骨細胞活性的指標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些進一步明確了T2DM骨質改變的特點:骨形成下降、骨吸收增加。汪四虎等對180例老年T2DM女性患者(其中OP患者65例,非OP患者115例)的OP相關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病程、體質量指數(BMI)是老年女性T2DM患者發生OP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增加,OP發生率增加。而本研究中T2DM2組與1組患者在年齡、性激素、血鈣、血磷、HbAlc、25一羥維生素D3上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INP、PICP的水平則明顯低于T2DM1組,TrACP-5b則高于T2DM1組,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這提示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加長,骨形成水平降低,骨吸收增加,且與病程呈現獨立相關性,糖尿病本身對OP存在影響。T2DM4組PINP、PICP明顯低于3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提示血糖控制不佳可降低骨質形成速率,這可能與高血糖會在細胞水平抑制成骨細胞的分化與增殖、在分子水平減少I型膠原分子的表達有關J,而25.羥維生素D3在2組間無統計學差異,考慮為后者敏感性不如前者,同時與樣本量較小有關。T2DM3、4組之間在血鈣、血磷水平無明顯統計學差異,而TrACP-5b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旁亢)所致甲狀旁腺激素(PrH)分泌增多產生的代償有關,這進一步促進了骨吸收,影響了骨代謝水平。糖尿病病史越長對骨代謝的影響越大可能因為:長期的糖尿病會促使鈣、磷代謝紊亂逐漸加重,而尿鈣排泄增加致繼發性甲旁亢,特別是患有糖尿病腎病時,腎功能減退,使維生素D3呈缺乏狀態,造成腸鈣吸收減少,血鈣降低,刺激PTH分泌增加,使骨吸收增強。隨著糖尿病病史的延長,胰島功能越來越差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分泌的不足又可通過多種途徑影響骨代謝,可能有以下機制:(1)胰島素在骨代謝過程中可通過成骨細胞表面存在的胰島素受體,刺激成骨細胞核苷的合成,從而促進骨膠原的合成增加骨鈣沉積¨。。。胰島素缺乏可導致骨基質成熟和轉換下降,骨基質分解,鈣鹽丟失,引起OP;(2)持續高血糖可抑制成骨細胞的增殖,改變成骨細胞對PTH和25-羥維生素D3的反應性,糖尿病導致骨骼系統內的糖、蛋白質和I型膠原合成減少¨。
我們在對老年T2DM患者的診治中,應加強對糖尿病患者OP相關教育及檢測力度,并爭取嚴格控制血糖、提早使用PTH、維生素D等制劑促進鈣沉積,以延緩DO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