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27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分析前質量管理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前提。標本的采集具有較隱蔽、影響因素復雜、不受檢驗人員控制等特點,是臨床檢驗系統質量管理中最薄弱的環節。提高各級人員專業水平和質量管理意識,建立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檢驗與臨床、護理的溝
摘要分析前質量管理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前提。標本的采集具有較隱蔽、影響因素復雜、不受檢驗人員控制等特點,是臨床檢驗系統質量管理中最薄弱的環節。提高各級人員專業水平和質量管理意識,建立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檢驗與臨床、護理的溝通,實施實驗室全面系統質量管理,是高質量、高速度完成檢驗工作的有力保證。
關鍵詞血液檢驗;分析前階段;標本采集;質量控制
臨床血液檢驗的目的是將患者的血液從體內采集后送進臨床檢驗實驗室,通過系統的檢驗分析,最后將分析結果以檢驗報告單形式反饋于臨床醫師的過程。其數據是否準確、可靠、及時,直接影響著臨床醫師對患者疾病的正確診斷、及時救治、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等。因此,建立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標準化操作過程就是臨床檢驗的核心與生命。
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貫穿于檢驗分析前、中、后的整個過程。分析前質量管理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前提,具有影響質量因素的復雜性、質量缺陷的隱蔽性、質量保證工作非檢驗人員可控性等特點…,是臨床檢驗系統質量管理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造成實驗誤差的主要環節。有報道由分析前導致的誤差占總誤差的46%~68%,由分析后導致的誤差占總誤差的l8%~47%,由分析中導致的誤差小于總誤差的15%l2】。近年來由于醫療糾紛頻發,檢驗質量的管理越來越受到各個醫院及檢驗科的重視。現結合我院的具體情況,對檢驗分析前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注意要點,并就其改進措施提出建議。
期刊推薦:《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報道血液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論文,包括實驗血液學,分子血液學,臨床血液學,腫瘤血液學,免疫血液學,移植血液學,輸血學,止血與栓塞,血液病新藥和新診療措施等。《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面向生物醫學科研單位學者、醫學院校相關教學人員和臨床醫務工作者。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1檢驗項目的正確選擇
臨床醫師應正確、科學地選擇檢驗項目,應考慮以下4個方面:(1)針對性:根據病情來確定檢驗項目;(2)有效性:明確該檢驗項目對疾病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3)時效性:報告結果的及時性;(4)經濟性: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費用。
2臨床醫師填寫檢驗申請單時應規范
臨床醫師申請單的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或缺項漏項,造成如患者信息不全面、醫護人員在采血時易產生差錯;檢驗師根據檢驗單的信息輸入電腦時,有可能因字跡辨認不清而錄入錯誤。這些問題給患者領取檢驗結果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是造成檢驗科與患者、檢驗科與臨床科室之間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幾乎每天都有患者因報告單信息不符前來咨詢,有時甚至找不到報告單或混淆姓名。申請單的姓名、性別、年齡、科室、病歷號(門診流水號)、床號、臨床診斷、申請日期、申請項目、標本采集時間、醫師簽名等項目的認真填寫關系到整個檢測過程的順利進行、分析后審核、報告單的回歸、危急值報告單的簽發以及報告單參考范圍的正確回饋等,是系統質量管理起點。
3患者標本采集前的準備
患者在不同時間、不同狀況下采集的標本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機體當時的病理情況,很多檢驗項目的數值被非疾病因素或生理因素所干擾,如采血時間、體位、飲食、藥物、運動、疼痛及情緒等精神因素。如白細胞數量日間變化較大,安靜和休息時較低、活動和進食后較高,早晨較低、下午較高,一Ft之間最高值與最低值可相差一倍。為了降低誤差,應安排早晨空腹采血檢測白細胞數量。另外,冷、熱、日光、紫外線等環境變化都能使白細胞數量變化。這是檢驗工作者難以控制的環節,檢驗科只能提出指導性建議,臨床醫護人員應與患者溝通來完成患者標本采集前的準備。
4標本的采集過程
采血時要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全面核對患者信息。由于體液隨著體位的不同可在血管內外流動,造成血液稀釋度的不同而影響檢驗結果,采集應采取坐位或臥位,這樣既安全又不影響檢測結果【4】。要絕對避免在輸液手臂采血,造成檢驗結果嚴重偏差。止血帶的使用時問不宜過長及過緊,也不宜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否則會出現局部血液濃縮、內皮細胞釋放t—PA。采血要在1rain內完成,避免混入組織液和產生氣泡,否則可激活凝血因子。應用成品凝血測定管時要適當調整血液量,否則會影響檢測結果。血液采出后要輕柔地將真空采血管上下顛倒或傾斜旋轉使血液和抗凝劑充分混勻,避免劇烈晃動溶血或混勻不夠凝血。要保證真空采血管密封,避免雙向污染或溶血。記錄標本采集時間應精確到分。
5標本的儲存、轉運、接收
標本采集后原則上應立即送檢,儲存以l5~25℃為宜,高溫會加速凝血因子失活,低溫可以使凝血因子變性J。儲存時間不超過2h,在4h內應檢測完畢,否則實驗室需做特殊處理。要記錄儲存溫度和儲存時間。應用密封容器轉運標本,轉運過程要平穩,搖動、震蕩等因素均可造成溶血,要防止標本容器的破損及標本的污染,防止唯一標志的丟失和混淆。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要注意轉運時的溫度。標本運送到實驗室后,檢驗科要認真核實檢驗單與標本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檢測要求,對合格標本要經過檢驗人員驗收。不合格標本(如有凝塊、采集量過多過少、肉眼觀察重度溶血等)要有拒收措施,注明拒收原因。標本到達實驗室后按SOP文件盡快對標本進行處理。
6討論與建議
全面系統的質量管理,人是關鍵,包括患者、I臨床醫護人員、護工、檢驗人員及醫院質量控制管理人員。臨床醫師應了解各種檢驗的臨床意義以及影響因素,合理安排檢驗項目,認真填寫申請單,詳細提供與檢驗結果相關的信息;護理人員要了解影響檢驗結果的一些非疾病因素,積極與患者溝通,告知患者采血前的注意事項,保證所采標本能客觀反映患者當前的疾病狀態;護工應接受檢驗科與護理部門專門培訓,做好如何護送和交接標本;檢驗人員應有扎實的檢驗醫學、臨床醫學與循證醫學知識,應掌握各檢驗項目的標本要求、方法學原理、臨床應用、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能為患者、臨床醫護人員提供必要的咨詢服務。應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機構和督查機構,負責協調、監督各級工作人員的具體事務,保證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通過內審與評審工作不斷改進檢驗分析前階段存在的問題,促使臨床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持續提高。
SCISSCIAHCI